第257章 尘埃落定(二)
北洋这些大*佬们杀伐决断一生,失势之后却受到了另外一番考验——晚节。
日本在华北成立伪临时政府,设有行政、议政、司法三个委员会,分别由王克敏、汤尔河、董康担任委员长,权力实际操控在王克敏手中。但是,日本人认为王克敏威望不够,所以“元首”的位置始终空缺。
对于日本人来说,为伪临时政府寻找“元首”成为非常迫切的问题。这个“元首”自然就是日本人在华北的代理人。
寻找元首的任务落在日本在华北的特务头子喜多诚一身上。寓居平津一带的北洋领*袖自然就是最佳人选。
日本人找到靳云鹏,希望请他出面主持局面。靳云鹏曾经三次出任北洋政府内阁总*理,论威望那自然是够用的。
喜多诚一专程来到天津,拜访靳云鹏,并说明来意。
靳云鹏断然拒绝,并回复了八个字:礼佛有年,不问世事。
靳云鹏在天津就做两件事:做生意和吃斋念佛。
喜多诚一在天津吃了闭门羹,又回到北平去请吴佩孚。
吴佩孚说,我不会跟国民党合作,也不会在日本人保护下建国,如果要我出山也可以,让日本军队撤出中国,由我来恢复法统。
喜多诚一又在吴佩孚这里吃了一次闭门羹。
对于这些大*佬来说,喜多诚一级别太低,人家根本就不理睬他。日本军方对于喜多诚一的工作也不甚满意。于是,喜多诚一的上司、日本在华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亲自出马。土肥原贤二的目标很明确,一定要拉一个头面人物出来。
此事,北平、南京、上海均已陷落。土肥原贤二想要策划一个“南唐北吴”的局面,南方由唐绍仪来主持,北方则由吴佩孚主持。
唐绍仪出身北洋,是民国第一任总*理,同时跟国民党人联系非常紧密。此时,他正在上海寓居。土肥原贤二亲往接触,想要拉唐绍仪下水。
国民政府也拉拢唐绍仪,希望他能利用自己的身份帮国民党做一些特殊工作。孔祥熙致信唐绍仪,让他跟土肥原贤二积极斡旋,了解中日之间实现“体面和平”的条件,并将其告知国民政府作决策使用。
但是,自从唐绍仪跟日本人接触上之后,坊间就传言唐绍仪要叛国。孔祥熙这样的国民党高层领导与戴笠执掌的军统之间缺乏信息互动,导致戴笠认为唐绍仪要投靠日本人。唐绍仪这样的头面人物,如果跟日本人合作组织一个政权,那后果肯定不堪设想。
于是,在戴笠指示下,乔装打扮成古董商人的军统特工以送古董花瓶为名来到唐府。趁着唐绍仪专注欣赏花瓶的时候,军统特工用随身携带的斧头将唐绍仪当场砍死。
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,军统就自作主张杀死了民国首任内阁总*理唐绍仪,一时间舆论哗然。
最后,蒋介石迫于压力下令褒扬唐绍仪,拨给治丧费五千元,将其生平事迹宣付“国史馆”。
唐绍仪一生周旋在各势力中间,袁世凯与孙文、孙文与陆荣廷、汪精卫与蒋介石、陈济棠与蒋介石、日本人与国民政府,不管到哪里,他总是感觉不受重用,最后也是这样不清不楚的死掉。
纵观其一生,唐绍仪最受重用的时期,还是在袁世凯手下。一个人想要认清自己,真的很难。谁能说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?
唐绍仪死后,孔祥熙发唁电表示极惋惜之意。
土肥原贤二没有想到,军统对自己人出手都这么狠!
唐绍仪死后,土肥原贤二专攻吴佩孚。为了营造氛围,在日本人鼓动下,各种推戴电扑面而来。土肥原贤二还伪造了吴佩孚“中日议和”的通电,在各大报纸刊出。同时,多次给吴佩孚送来大笔“车马费”。
对于日本人的车马费,吴佩孚照单全收。然后,他委托美国和众通讯社发表一篇简短声明:所谓接受日本重任,纯属伪造,特此声明。声明后面还配上了一则简短社评:日方企图逼吴就范,没有想到竟会弄巧成拙。
对于吴佩孚的声明,土肥原贤二感到无比尴尬。土肥原贤二不甘心工作就这么白做了,钱也随之打水漂。
华北的形式非常严峻,蒋介石怕曹锟、吴佩孚、徐世昌、段祺瑞等人被日本人利用,专程写信请他们南行避祸。其中,只有段祺瑞去了南方,徐世昌、曹锟、吴佩孚都不愿跟蒋介石合作。
既王克敏之后,齐燮元投入日本人怀抱,出任伪政府治安部部长。齐燮元没有放过老上司曹锟,数次登门请曹锟出山,均被曹锟大骂而归。曹家人告诉他:“宁可喝粥,也不会为日本人卖命。”
不久之后,一代枭雄曹锟在津门病逝。王克敏、齐燮元想以伪政府的名义给曹锟举行“国葬”,被曹家人拒绝。国民政府对曹锟明令褒奖,追授其为陆军上将。
因为曹锟居住在英租界,而吴佩孚曾发誓此生不入租界,所以身在北平的吴佩孚没有参加曹锟的葬礼,而是在家中设坛祭奠旧主,算是全了这份君臣之情。
北平处于日本人掌控中,吴佩孚又没有租界保护,显然处境非常危险。土肥原贤二看到这一层,他决定给吴佩孚来硬的,逼其就范。
这一天,吴佩孚居住的什锦花园来了一百三十多家报社记者,另外当局还派出了大批军警前来安保。
在没有正式通知的情况下,日本人在什锦花园召开了记者招待会,并给吴佩孚准备了演讲稿。
吴佩孚看到演讲稿之后,顿时火冒三丈。这明摆着是逼他做汉奸!
吴佩孚将日本人准备的稿子推到一边,然后让翻译一字一句地用英语翻译他的话:“……在我吴某看来,中日要想和平,前提条件无非就是两条:第一,日本无条件从中国撤兵,不在中国留一兵一卒;第二,保持中国主权和领土绝对完整……”
对于记者提出的其它问题,吴佩孚始终笑而不语,没有一丝回应。
策划已久的发布会终成一场闹剧,土肥原贤二不得不宣布休会。
此时,蒋介石率领的国民政府一路溃败西撤。为了延缓日军前进脚步,蒋介石下令用炸药炸开河南花园口黄河大堤,造成八十余万老百姓死亡,千百万人流离失所的局面。
吴佩孚听到消息后,痛哭流涕,高呼“皇天啊,皇天……”
是啊,如果吴佩孚尚在洛阳驻兵,河南又怎么可能会有如此的溃败!在水灾中四处逃命的河南人非常怀念那个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玉帅……
多次请吴佩孚出山未果之后,驻华日军向东京报告,承认策划吴佩孚出山计划失败。几十万大洋就这样打了水漂不说,还被连番戏弄。恼羞成怒的日本人开始伺机报复。
这天,吴佩孚吃饺子时伤到牙齿,牙龈出血,疼痛不止,继而高烧不退。
听到消息后,齐燮元专程带来一名日本医生,专门给吴佩孚看病。张佩兰想要拦下日本医生,但是齐燮元强硬地表示玉帅的病必须由这名医生诊治。
正是在这名日本医生“精心”治疗下,吴佩孚于1939年12月4日毙命。
吴佩孚死后,国民政府为吴佩孚举行追悼大会,蒋介石献上挽联:
落日睹孤城,百折不回完壮志;
大风思猛士,万方多难惜斯人。
与其他北洋领*袖一样,吴佩孚也是功过参半。但无论怎么说,在外敌面前吴佩孚始终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男儿汉!
吴佩孚死后六年,抗战胜利,国民政府在北平为吴佩孚举行隆重国葬。葬礼由李宗仁主持,军政要员上万人参加了这场葬礼。吴佩孚被葬于北平玉泉山上。与此同时,齐燮元、王克敏以汉奸罪被国民政府逮捕,齐燮元被执行枪决,王克敏在狱中畏罪自杀。
吴佩孚、孙传芳等北洋头面人物晚年凄凉无比,但是后面这几位那颗真是……
北洋政要大多腰缠万贯,其中以张勋、王占元、陈光远为最多。这三人晚年都住在天津租界,那叫一个风光。
张勋钱财超过千万,退居津门后仍然热衷于追逐声色犬马。1923年,张勋六十九岁,身体尚康健。但是,挥霍无度的人生注定会受到上天的惩罚。这一年,张勋的六个孩子(三男三女)先后感染猩红热,在一个月内接连去世。
老年丧子是一种巨大的悲怆。张勋因此卧床不起,并于当年九月病逝。死前,张勋留下遗嘱:妻妾只能每人拿走一万大洋,子女可以每人拿走两万大洋,剩下的钱财都留作日后复辟的费用。张勋还特别叮嘱,死后千万不能给他剪掉辫*子。
然后,六十九岁的张勋带着复辟清朝的理想,拖着他的大辫*子走进了坟墓。
王占元在天津租界有房子上千间。腰中拴着大把钥匙四处去收租是他晚年最风光的时刻,天津市民戏称他为“马路寻阅使”。
据史**载,陈光远督赣五年刮地皮共达六百万之多,当时江西一年的税收也就七百万元。也就是说,陈光远任赣督五载拿走了江西全省一年的税收。陈光远将这些钱投资到银行、房产、地皮、土地、银行各个领域。晚年寓居津门时,陈光远已富甲一方,仅仅在老家武清就占有了千亩土地。
民国的权贵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将几乎所有资源都掌握在手中,而更多的人则食不果腹甚至卖儿鬻女,这个世道公平吗?
当大部分人没有活路的时候,就会有人揭竿而起。这时候,有个湖南青年在湘赣边界制定了《土地法》,将土地收归政府进行重新分配。他这样做的目标很明确——消灭豪强。
最终,这个湖南青年带领着数以亿万计的无地农民掀翻了天下。
